懷孕時期合併高血壓是孕婦危險的疾病,會造成母體和胎兒極嚴重的併發症。有些原本血壓正常的孕婦在懷孕20週之後,發生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90 mmHg,稱為妊娠高血壓。另外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妊娠高血壓可能引發子癇前症,俗名又叫妊娠毒血症,懷孕婦女大約有5%的機率會發生子癇前症。以前診斷子癇前症的定義包括高血壓、尿蛋白與水腫,在產前檢查時都會做尿液試紙檢查,以得知是否出現尿蛋白。近來認為有很多正常孕婦也會有水腫,因此不再將水腫當成診斷的條件,但若是孕婦有較嚴重,特別是出現於手部或臉部的水腫,仍應考慮可能有子癇前症。子癇前症若出現全身性痙攣則是子癇症。


那些產婦比較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呢?常見的有初產婦、高血壓的家族史、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、多胞胎懷孕、懷孕期間有糖尿病、本身已有高血壓或腎臟疾病、孕婦年紀較大、胎兒水腫等。


妊娠高血壓的形成原因不明,主要病變是由於全身性血管攣縮造成。而血管攣縮的結果進而使血液量減少,胎盤的功能會變得比較不好而對胎兒生長造成影響,胎兒體重過輕、羊水過少、胎盤剝離、胎兒窘迫,嚴重時對母體的影響可能造成致命的結果。所以要預防妊娠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,就是每一次產前檢查都需要測量血壓及檢查尿蛋白,希望能提早發現妊娠高血壓並及早治療。


對於輕微的妊娠高血壓病人患者建議在家中休息,減少活動量,每日注意水腫程度,密切監測血壓變化,並以口服降血壓藥物控制血壓,飲食的控制要維持高蛋白的飲食來補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質,勿吃太鹹或含鈉高之食物。以減少水腫的危險,但並不需要嚴格限鹽。一旦病人出現下列症狀:(1)血壓大於160/110mmHg,(2)蛋白尿大於2+,(3).全身水腫,(4).噁心、嘔吐、頭痛、視力模糊、頸部僵硬,(5)小便量減少,(6)體重快速增加(每週增加2公斤以上),(7)上腹部疼痛,就是嚴重的子癲前症,則需要馬上住院觀察及治療。住院後,除了使用降低血壓藥物,也會視情況需要給予硫酸鎂以預防痙攣的發生。不過血中鎂濃度必須維持一定的治療濃度範圍以避免副作用,因此要經常抽血檢測鎂離子濃度,以及注意孕婦深部肌腱反射、呼吸速率,及排尿量。


妊娠高血壓最後的治療方式就是中止懷孕,如果出現難以控制的高血壓、肝功能異常、血小板下降、腎功能異常、肺水腫、全身痙攣、腦出血、子癇症、超音波檢測出臍帶血流阻力明顯升高、胎兒生長停滯或胎兒窘迫症情形則必須儘快讓小孩子生產出來。一般妊娠高血壓在生產後12週內會逐漸回復正常血壓。若持續高血壓,應做徹底檢查。另外子癇前症在下次懷孕時可能會復發,反覆妊娠高血壓的婦女將來變成慢性高血壓的機率也比較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泥寶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