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元地位不易改變--今周刊「谷月涵看台灣」



(
本文由台灣《今周刊》雜誌提供,節選自49出版的當期「谷月涵看台灣」專欄)



 
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文章指出,全球應成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,以取代美元的角色;周的建議相當有技巧,因為他提出應由國際貨幣基金(IMF)擔任此一全球新儲備貨幣的發行機構,進而將中國定位為全球經濟體系的管理者,而非一心想取代老美地位的篡位小弟。  
 
在倫敦召開的G二高峰會議,周小川發表前述言論,顯然是意有所指。紐約是全球金融危機的震央,而倫敦似乎也不是召開此回高峰會的中立地點。因為倫敦在這次危機中推波助瀾,英國工黨為創造高額的稅收,放縱倫敦金融區的惡行,英國人當然不能置身事外。
 
 
英美領導人在G二峰會試圖重建全球金融體制,希望在不損及企業及創新精神的前提下,改變猖獗且不負責任的自由資本市場結構;有人將此任務喻為在飛行中重建一架飛機。不過歐陸及亞洲的領袖們,可能堅持擴大對金融機構的控制,以移轉他們應負的責任。
 
 
然而市場緊密連結的程度超乎想像,想要限制美國金融體系或美元在全球的角色,難度遠高於預期。美元之所以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原因在於,市場上有太多美元了,美國為了感謝全球央行的熱情捧場,便透過一路攀高的經常帳赤字,以提供源源不絕的美元。
 
 
如果周氏提案可行,那麼為了不使全球資本和商業市場欠缺流動性,IMF可能會要求會員國拿出相當於數兆美元的金額,以創造類似可行的儲備貨幣。同時,美元一旦喪失儲備貨幣的地位,很可能會大幅貶值;導致美國經常帳赤字下降,因而縮減全球消費。
 
 
事實上,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並非刻意設計好的,因此也不會因為中國或IMF的「設計」,而喪失其地位。若歐洲、日本和中國想減少對美國的出口及對美元的依賴,他們能做的只有一件事,就是開始提高消費。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常對美國人的消費形態冷嘲熱諷,但這正好是現階段他們的罩門。
 
 
歐洲和亞洲不僅要提振自己的消費支出,還面臨一項非常真實且重大的風險,就是這兩個地區又回到各自的貿易區塊,進而壓縮全球貿易。
 
 
事實上,亞洲目前尚未形成貿易區塊,東協(ASEAN)的規模太小,而東協加三或加四,都還只是紙上談兵;就算真的上路了,肯定也是在中國的掌控之下。對亞洲許多國家而言,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理位置較近的經濟宗主國而已,而且這位老大哥的經濟更不開放,性情更難以捉摸。
 
 
因此,除非這些區域的經濟需求提升,否則眼前只能抱怨、等待,以及注視著美英領導人如何在飛行中重建全球金融體系了。(
)
 --
整理 張雅菁; 審校 張喜良

: 1.專欄作者谷月涵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,現任花旗環球台股研究部主管.  
    2.
以上的評論僅為摘要,並且不代表路透立場.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泥寶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