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鏡泉 陶冬 雷賢達 陸東 范卓雲 論2009投資前景


金融海嘯下,環球市場滿目瘡痍,經濟前路難測,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請來了5位大師與專家講述最新的市場形勢,從海嘯的前因後果、復元調理、展望未來等全方位探討海嘯出路。


這次找來的大師與專家,其中3位,分別為《經濟日報》及經濟商學院主辦的「金融海嘯下的經濟及投資大勢」深度課程的主講嘉賓,包括《香港經濟日報》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石鏡泉、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副董事長雷賢達、瑞信董事總經理及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,另兩位則是瑞銀外部顧問陸東、瑞信亞太區研究主管范卓雲。《香港經濟日報》將以內容劃分4大環節,為各位作全方位分析。


劫後篇︰甚麼是最壞時刻


「歐美把大量資金注入銀行,市場相繼出現『美利堅』銀行、『大不列顛』銀行後,個人認為,全球金融市場處崩潰的時刻已過,短期可能會有反彈,至於能否持久,則要看實體經濟。」陶冬以美國的消費及就業市場情況舉例,自19602000年間發生,每次金融或經濟出現問題時,就業市場平均的收縮幅度為2.1%,而現時僅0.9%,因此,他的定論是華爾街不過是金融海嘯的第一波,盡管金融市場最壞時刻過去,但實體經濟的衰退才剛開始。


陶冬又發出海嘯預警:「海嘯第一階段,只是把海邊的弄潮兒沖走,但之後,將會把所有東西也捲走的。」


對經濟之後遺症才剛浮現


雖然今次金融海嘯被指為百年一遇,市場常將之與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比較,但綜合各專家大師的意見,均認為這次全球政府的救市意識較強,連串應對措施避免了大銀行倒閉,隨着政府注資、銀行國有化,以國家的信用換取投資者的信心,海嘯為金融業帶來的崩潰已經過去,並相信短期之內會有較明顯的反彈,但長綫對經濟的後遺症才剛剛浮現。


「銀行即使得救,還是不願意貸款給企業與個人,這是繼1929年以來,最嚴重的資金斷裂現象。所有人都提高他們的信貸標準,如美國車廠把信貸標準提高後,已把46%消費者推出門外。」陶冬認為,財富效應在未來兩年仍會下降,美國的樓價仍有1520%下調空間,經濟調整的過程非12年可結束,明年全球將會在衰退中度過。


「凡是經濟出現衰退,股市一定跌的,大家別妄想了……再看升,是自欺欺人。」從事基金界30年的雷賢達指出。


海嘯修復期分三階段


金融業為海嘯的震央,產業的關連性很大,陶冬形容這個危機是大家從未遇過的,用歷史比較未必恰當,牽強比較,只可說和1929年有點像,但最大的差別,在於政府的取態。他將海嘯破壞的修復,分為3個階段:


1.急救期︰很多已由美國財長保爾森做了。


2.住院期︰出現巨企倒閉的影響,將會持續23年。


3.康復期︰美國消費、去槓桿化的時期,可能需要510年。


陶冬指出,現時銀行不僅未將由政府取得的資金放到實體經濟,反而大幅調高對企業的信貸標準,將阻礙經濟復甦,如再有大公司倒閉,後果難以預料。


雷賢達對信貸危機傳導的經濟影響,亦有類似看法:「以美國人的零儲蓄,無高信貸,則無高消費,從經濟下滑的惡性循環下,美國樓市不穩,則經濟難穩。」他預期,美國樓市至少要跌30%,在現時仍未跌定的情況下,意味實體經濟下行的形勢未止。


至於環球政府的救市效益,雷賢達以2000年展開的減息周期為例,「那次息率最終減至1厘,但效果亦到今天才浮現。」他預期海嘯的衝擊,起碼也要到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才能好轉。


疑似1929年翻版


雷賢達去年已預視今次一定會衰退,「美國樓價大跌,估計會令全球樓價一齊跌………今趟衰退的深度,不止70年代石油危機的程度,前因後果與1929年(美國大蕭條)更為相似。」


雷賢達認為,兩者同樣炒風過盛,「1928investment trust (投資基金)買investment trust,當年美國好景,股市大升,資金便全部流向美國,1926年才100點,29年便升到500點,到1932年只剩下58點。」


現在的情況亦類似,金融市場高度槓桿化,以按揭再融資,造成CDOMBS這類結構性產品。近年資金同樣大量流入美國,股市牛氣沖天,現在去槓桿化,資金緊縮,股市亦隨之下跌。


唯一不同的是,大蕭條之時美國政府任由銀行倒閉,導致衰退期拖長且痛苦,但今次政府則採取措施拯救銀行,雷賢達認為,情況不致太悲觀。


看海嘯 學預警


一、錯完再錯的歷史


雷賢達勸介投資者,要看到衰退的先兆,不然會被動地被牽着走。他稱,樓市自2000年起上升,今次最少起碼跌3成。


美國人按樓套現消費,負債高企,投資亦以高負債的模式進行。負債高的情況早在大蕭條時已出現,「1928年的時候,很多人炒地皮,負債非常高,只須10% deposit(按金)便可以炒。」


「去年很多人炒IPO,當年亦有不少人玩套戥。世上沒有免費午餐,不少人買Accumulator賺過錢,風險愈高愈瘋狂。」


二、衍生產品的增長、槓桿化


炒風熾熱,高槓桿大行其道,雷賢達指出,當年投資基金是新興產物如股票、優先股及債券,看來類似「均衡保本基金」般穩陣,但投資基金又再持有投資基金,這種以幾何級數發展的方式十分危險,信貨緊縮情況之下價格便急速下瀉。


今次金融海嘯前夕同樣出現這些現象,截至20086月,衍生產品市場規模便較2002年擴大4倍,涉及資金531.2萬億美元,雷賢達稱:「跌市資金失去流動性,雷曼這些產品現在根本沒有價,沒有人開(價)。」


三、升市尾聲訊號


雷賢達指今年中商品價格高企,亦是一個警號,「炒到商品,已是最後一步,風險好高。」


專家用語 激盪思維


陶冬:產業空洞化


中國15年的出口黃金期已過去,工業如不創新,便會出現產業空洞化。工廠倒閉,物流減少,地產市道亦會放緩,廣東省在35年內都要面對這問題。情況好比25年前台灣的高雄,當時高雄是全球第五大港口,轉口業欣欣向榮,但港口貿易逐漸失色,高雄未能成功轉型,從此一蹶不振,如今失業率高企,成為「忿怒之城」。


雷賢達:陀鐘理論


金融市場如同陀鐘擺動,一般徘徊在48之間,0203年減息,陀鐘的飛至23,資產價格上漲,陀鐘突然被推到910,擺動愈來愈厲害,很嚇人,這種情況隨着政府救市會停止的,但世界卻不會就此而停止,所以勿過分悲觀。


87年大跌市、97年金融風暴,市場亦出現驚慌,但政府出手救市,最後一定會搞掂,只是看時間而已。


前瞻篇︰2009年展望


2008年金融市場血流成河,現距離2008年完結不足1個月,2009年的展望如何?陶冬的開場白,便以「007」作為代表。


0」代表全球經濟零增長,即使新興國家的經濟,有一半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,一半則受累出口,定單大減,增長雖不致零,但消費者亦已減受到經濟環境下滑。


0」代表全球零利率,之前全球投資在鬥快擴張,現在全球各國又在鬥快減息,零利率年代將再度重臨。


7」是中國保七的戰鬥,如果造假,則改為「008」。


2009年即將到來,在如斯動盪的環境下,未來金、股、滙的走勢如何,為方便讀者閱覽,本環節將以問答形式,刊出眾大師、專家的重點。


金融市場Q&A


石:香港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石鏡泉


雷: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副董事長雷賢達


陶:瑞信董事總經理及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


滙市


 


˙美元趨勢


雷:當美國有問題時,外面的資金會回流當地,促使美元走強,相信美國穩定下來,資金才會有信心離開美國。


陶:不認同美元一定會貶值。首先,外滙是蹺蹺板,在未找到一個可以繼續強勢的貨幣前,美元是很難下去的;第二,美國的社會創新能力與制度優勢,走出經濟衰退的能力與速度,將較歐洲與日本為佳。在未找到能與美元抗爭的貨幣前,相信美元不會大跌。


˙人民幣近日明顯轉弱,未來會否出現大幅貶值的可能?


陶:人民幣貶值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已不大,反而政治訊號較明顯,特別是對於瀕臨倒閉的企業及眾多失業人口。但人民幣會大跌嗎?答案是不。因為美國不會同意。奧巴馬上任後,美國對人民幣仍然會施加壓力,未來3個月人民幣兌美元有機會返回7,但長遠在中國經濟及人民收入增長下,長綫有機會升至4算。


商品︰


˙投資前景


雷:地球資源有限,開發成本很高,個人偏好在低潮買入,持有357年。不過,每次市場炒到商品價格時,都是升市尾聲的訊號,大家最好引以為鑑。未來612個月的時間裏,商品行情值得留意。貨幣濫發情況下,黃金雖然未必大升,但或能體現避難功能。


陶:短期仍會調整。中國是全球商品的主要需求國,19982003年中國經濟處於8%增長,期內油價的高低位為1835美元,煤價現回至81元,銅價回至3,000多元,但03年前者僅27元,後者為1,800元。如中國經濟增長只在8%水平,則商品價格仍未見底。


但長綫商品價格仍有大漲機會。過去幾年,商品價格大幅升,但同一時間太多人擠進市場,資金只作期貨投資,而非作生產投入。因此,產能其實未有擴張,基於各國擴張政策、發鈔、零利率年代來臨,未來1020年持有現金只會貶值。


不過,在通縮未到位前,個人認為「cash is king」,現時並非入市最佳時機,未來612個月將會有一批礦業公司倒閉。


債券︰


˙還買得過嗎?


雷:現時債息好低,短期市況不穩,大量的資金選擇停泊於債市,令10年債息僅2.7厘,真要諗過先。如果大家記得,像2001年非常流行的保證基金,當時只有23厘息,其實長綫投資周期裏,23厘息的回報,算不上吸引,到最後卻是紛紛贖回收場。


陶:這要取決於你是否瘋子。正常人是死路一條,美國的銀行/金融機構得救了,對市場起了穩定作用,但國家有這麼可信嗎?發達國家全都進入老齡化,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,已步入退休之齡,未來政府將面臨大量的贖回潮,加上擴張政策的開支,一旦通縮期過後,通脹出現時,房地產、商品才是應揸的資產,但我不是指目前是買入的時機。


通縮與通脹︰


˙各國採取積極的擴張政策,將帶來甚麼後果?


陶:現時各國央行為求救市,紛紛釋放流動性,這種擴張政策,最後結果,一是像90年代的日本,經濟一沉不起,大家都不再需要投資,只要跑贏通縮就是賺了;二是「格蘭斯班」式的資產泡沫,其後在數年浮現。


到底會出現哪個結果關鍵在於未來12個月。銀行功能如能回復正常,則今天的零利率將會成為新一輪通脹的開始。


股市


˙近期港股偏強,股市見底了嗎?


石:股市反彈不等於真正回升,確認回升條件還看20093月左右的業績公布期。不過,屆時普遍公司都會預期09年業績差過08年,所以,股市彈完之後會再跌,跌到明年9月左右,再等中期業績公布。而假設:


1. 業績較預期更差,股價繼續跌!


2. 業績與預期一樣差,之前股價的跌勢已經反映,未必再跌。


3. 業績沒預期般差,則股價回升。


明年9月左右,公司股價回升機會約三分一。所以,明年6月至9月市況上升的機會較現時高。


至於短期股市反彈的原因,主要有三:


1. 心態:跌了這麼多,與歷史價格比較,相對抵買。例如貨品以往賣1,000元,現在只賣100元,自然覺得抵買。不過,1年後的價格可能更抵買。


2. 政府救市:各國政府注資,出錢救市,有部分錢流往股市。


3. 基金贖回壓力降:早前大市急跌,情緒最恐慌,有意贖回基金的投資者應該在當時已作出贖回,現時基金贖回壓力有所下降。


現水平可以短炒,但投資者想長綫買貨,宜留待明年9月左右。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泥寶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